尺步绳趋的成语故事


尺步绳趋

拼音chǐ bù shéng qū

基本解释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出处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暂未找到成语尺步绳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尺步绳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无所作为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守株待兔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随声附和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破琴绝弦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画虎类犬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混淆视听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轻重倒置 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安身乐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丧魂失魄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坌鸟先飞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三末云]: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饥不遑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山栖谷饮 《魏书 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视死犹归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摆袖却金 唐 韩愈《顺宗实录》第五卷:“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发短心长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后生小子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凋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变而复还。”
楚楚动人 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拨雨撩云 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疾走先得 汉 焦赣《易林 损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斑衣戏彩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计功行封 《晋书·齐王冏传》:“计功行封,事殷未遍。”
蝇声蛙躁 清 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躁,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扶危济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