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近忽远的成语故事

拼音xù jìn hū yuǎn
基本解释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暂未找到成语恤近忽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恤近忽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随机应变 | 《旧唐书 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
吃喝拉撒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六回:“我看着王爷三天吃喝拉撒睡,可有取贵之处。” |
危在旦夕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
杼柚空虚 | 语出《诗 小雅 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
蜂虿有毒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
不留痕迹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
司马牛之叹 | 《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引狗入寨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没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绝不留。” |
黄钟瓦釜 |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石沉大海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
缓辔而行 | |
水覆难收 |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
含饴弄孙 | 《东观汉记 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
意气自得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万贯家私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自有嫡子嫡孙,干你野种屁事!” |
杀鸡焉用牛刀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众心不安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
桑枢甕牖 | 语出《庄子 让王》:“原宪居鲁……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甕牖,二室,褐以为塞。” |
万民涂炭 |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半心半意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好善嫉恶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苦药利病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神湛骨寒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而森碧上交,清流出其下,不觉神湛骨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