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善恶恶的成语故事


好善恶恶

拼音hǎo shàn è è

基本解释见“好善嫉恶”。

出处《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暂未找到成语好善恶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好善恶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戟指怒目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甲乙丙丁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随地随时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疾恶好善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绿惨红销 明 汤显祖《紫钗记 醉侠闲评》:“心憔,难听他绿惨红销。”
连更星夜 《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打镇平城,镇平大爷就着惊;连更星夜就逃走,带得家小到长坛。”
道在人为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背碑覆局 《旧唐书 文苑传上 张蕴古》:“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
威而不猛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黎民百姓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云泥分隔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嚎天喊地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齿牙馀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明公正道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性烈如火 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折足覆餗 《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背生芒刺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二回:“适才听智兄之言,觉得背生芒刺。”
不藏不掖
三尺童子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兼收并采 宋·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无弃材也。”
疥癞之疾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疥癞之疾,何足挂意!闻某不才,来日愿决一阵,务要全胜。”
鸾吟凤唱
刑马作誓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