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觉先知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 jué xiān zhī
基本解释觉:明白;知:认识。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
出处宋·陈亮《谢陈同知启》:“古心古貌,读前辈未见之书;先觉先知,得累圣不传之学。”
暂未找到成语先觉先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觉先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异途同归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
东山再起 |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发扬光大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猿啼鹤唳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 |
吹网欲满 | 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佛印了元禅师》:“后世学者,渔猎文字语言,正如吹网欲满,非禺即狂。” |
主情造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
类聚群分 |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说得好,道是朝看释迦经,莫念华严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出自意外 | 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
出言不逊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
待时守分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
愣头愣脑 |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
更待何时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横,到这里却去不得,似这般瞎汉不打更待何时?” |
片长薄技 |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乃后世概以工匠轻之,以舆隶概之,以片长薄技鄙数之。” |
浅斟低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
鸾交凤俦 | 清·李渔《慎鸾交·却媒》:“中宫位卸,便做鸾交凤俦;衾裯伴少,便做莺栖燕游。” |
戛釜撞翁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第六卷:“粗心人读之,戛釜撞翁,何由识其真哉!” |
砥名励节 | 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
远山芙蓉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
逐机应变 | 《新唐书·郭孝恪传》:“若固守武牢,以军汜水,逐机应变,禽殄必矣!” |
回筹转策 |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诸葛恪别传》:“[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
崎嵚历落 | 元·郝敬《寄缪大质茂才》:“捧腹一笑,世上机阱都尽。每暗中摸索白昼观想,真崎嵚历落,可笑人也。” |
风僝雨僽 | 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
广文先生 | 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