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融气泰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én róng qì tài
基本解释精神融和气息通泰。
出处金·王若虚《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气泰,无欲而无营,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
暂未找到成语神融气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神融气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脱口而出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
鹤发鸡皮 | 北周 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见义勇为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按部就班 |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
月圆花好 | 宋 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
浸明浸昌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
遭逢会遇 | 汉·王充《论衡·偶会》:“非二龙使厉王发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会遇,自相得也。” |
狐裘尨茸 | 《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七捞八攘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
雾鬓云鬟 |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
流口常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追风逐日 | 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绝电奔星。” |
以胶投漆 |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
一辞莫赞 | 《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一而再,再而三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
以耳代目 |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
迷天大谎 | 茅盾《子夜》:“她这临时诌起来的谎居然合式,她心里更加有把握了。她决定把这迷天大谎再推进一些。” |
爱如珍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 |
神魂飞越 |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涕泗纵横,乱于縻绠,神魂飞越,若在烟霄。” |
对症之药 | 《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
死样活气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
焚符破玺 |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
握雾拿云 |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一折:“这其间多亏了张子房说地谈天口,韩元帅握雾拿云手。” |
龙潭虎窟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
英姿迈往 | 宋·陆游《乡士请妙相讲主疏》:“某人英姿迈往,隽辩绝伦,早集布金之园,久造笑云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