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眉努眼的成语故事

拼音chēng méi nǔ yǎn
基本解释撑:竖起;努眼:把眼睛张大。双眉飞扬,两眼圆瞪。比喻神情威严,为人专断强横。
出处宋·朱熹《答或人》:“其知之者撑眉努眼,喝骂将去,便谓只此便是良心本性。”
暂未找到成语撑眉努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撑眉努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知去向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土鸡瓦狗 |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
藕断丝连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耐人寻味 |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
鼎足三分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岗头泽底 |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
聚沙成塔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风树之悲 |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开锣喝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
游行示威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 |
百卉含英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
咿咿哑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那梢公点头,只不应岸上的人,把船望上水咿咿哑哑的摇将去。” |
通权达变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
放刁把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户,专一打点衙门,擸唆结讼,放刁把滥,排陷良善,因此人都让他些个。”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窥牖小儿 | 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卷:“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
干卿底事 | 《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怀质抱真 | 《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
死声淘气 | 明·冯惟敏《醉太平·李中麓醉归堂夜话》曲:“死声淘气叫皇天,老天公不管。” |
无明业火 | 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
云窗月帐 | 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
远溯博索 | 明·宋濂《题〈寿昌胡氏谱〉后》:“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
被发详狂 |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奇风异俗 | 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
提灯定损 | 是网友创造的一个网络词语,指的是江西上饶“恶房东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