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人耳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ǔ rén ěr mù
基本解释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
暂未找到成语属人耳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属人耳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谠言直声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
良莠不齐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
饭囊衣架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
露影藏形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同袍同泽 |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林下风范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
寸铁在手 |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
洁身自爱 | 《孟子 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
风行雨散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笔走龙蛇 |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
积水成渊 |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断壁残璋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
大难不死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激忿填膺 | 明·陶宗仪《辍耕录》:“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
唇腐齿落 |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祸福靡常 |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祸福靡常,喜悲交集。” |
不厌其详 | 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
一针一缐 | |
有根有苗 | 《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这事虽奇,却还有根有苗,想得起来。” |
怀古伤今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三好二怯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
危言正色 |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
一根一板 | |
方圆殊趣 | 《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生,或年在扞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 |
识微见几 | 《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