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绝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n gē bù jué
基本解释弦歌:弦乐;绝:断绝。弹琴唱歌的声音不断。比喻教学活动持续。
出处老舍《赵子曰》:“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
暂未找到成语弦歌不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弦歌不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从天而降 |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筑坛拜将 | 《汉书 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
犀照牛渚 |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 |
毛毛楞楞 | |
韦编三绝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
班功行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
磨砻底厉 | |
远交近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瓜蔓抄 | 《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
结舌杜口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桑中之喜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
吾家千里驹 | 《晋书 符朗载记》:“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 |
风移俗易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悠闲自在 | 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笨嘴笨舌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招蜂引蝶 | 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
冰消云散 |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
回天转日 | 《旧唐书·王义方传》:“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 |
乞儿乘车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 |
立身扬名 |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
撒泼打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他虽不敢还手,便也撒泼打滚,寻死觅活。” |
泛家浮宅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
佛口圣心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我费尽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