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òu fú yè xíng
基本解释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昼伏夜行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平王十分昏庸荒淫,竟霸占自己的儿媳妇,太子老师伍奢认为不妥被抓起来,楚平王命他写信叫回外地的儿子伍尚与伍员(伍子胥)。伍尚回去后与父亲被杀,伍子胥历尽艰辛,昼伏夜行,十分小心风吹草动,终于逃到吴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昼伏夜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来鸿去燕 |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
战战兢兢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自觉自愿 |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
爱莫能助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
外方内圆 | 《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
无忧无虑 |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
记问之学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胡越之祸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
杏雨梨云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
另有洞天 | |
玉石不分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
臼杵之交 | 《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秋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
掂斤估两 | 《隋唐演义》第九六回:“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 |
安土重居 | 《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闳识孤怀 | 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
亦复如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
攻疾防患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
以终天年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
决胜之机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彼必无备。” |
宿水飡风 | |
朱云折槛 | |
冻解冰释 | 《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
贻笑万世 | 宋·刘敞《论温成立忌》:“何况宗庙大礼,至尊至重,岂可以一时之宠,独决圣心,义有僭失,贻笑万世,亏损盛明,悔不可追。” |
高蹈远引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独出新裁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二:“松江提督张云翼以公侯世职,而《严滩》一首,独出新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