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卿底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n qīng dǐ shì
基本解释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出处《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干卿底事的典故
五代时期,南唐皇帝李璟对带兵打仗治理朝政不感兴趣,只喜欢吟诗作词,他写《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寒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他见宰相冯延巳的《谒金门》就取笑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风趣地说不及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干卿底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经文纬武 |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肝胆过人 | |
立命安身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外厉内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
莺声燕语 |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
如之奈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暗中倾轧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1回:“表面上卖个虚名,粉饰大局,其实暗中倾轧,入主出奴。” |
言行信果 |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
牵五挂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
日试万言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惹草沾花 | 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 |
赁耳佣目 | 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
每事问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
瓜剖棋布 | 宋·叶适《经总制钱》:“州县之所趁办者,本不过数条,瓜剖棋布,皆以分隶,一州则通判掌之。”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关山迢递 |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
死有余罪 | 东汉·班固《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
行军动众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
温凊定省 | 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涸辙穷鱼 | 明·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失林飞鸟无投处,涸辙穷鱼转困苦。” |
凤子龙孙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
救急扶伤 | 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
屹然挺立 | |
套言不陈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