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基本解释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暂未找到成语死无葬身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死无葬身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句栉字比 | 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
兼程前进 |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
女大不中留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
拖麻拽布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谁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
能者为师 |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持螯把酒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德洋恩普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
包举宇内 |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山南海北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
滔滔不尽 | 《清史稿 傅山传》:“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 |
书空咄咄 |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至德要道 |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
争长争短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
货贿公行 | 《魏书·刑罚志》:“天平后,迁移草创,百司多不奉法,货贿公行。” |
草茅之臣 | 《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
梗迹萍踪 |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
击玉敲金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
取民愈广 | |
削发披缁 |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蓬闾生辉 | 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
快言快语 | |
妍蚩好恶 | 晋·陆机《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
剖心坼肝 | 《史记 鲁仲连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
折角之口 |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