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杀无论的成语故事

拼音gé shā wú lùn
基本解释见“格杀勿论”。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暂未找到成语格杀无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格杀无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怨离惜别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
花朝月夕 | 《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豹头环眼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唇齿相依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风里杨花 |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风里杨花,水上幻泡。” |
炙肤皲足 | 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
虎落平阳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助天为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年》:“死在朝夕,无助天为虐。” |
独得之见 | 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
炳炳麟麟 | 汉·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阙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
人百其身 | 《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妖妖娆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那簇人歇下轿,养娘扶女子出了轿,径望珢岳门内,袅袅娜娜,妖妖娆娆走进去。” |
家亡国破 | 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
着于竹帛 | |
七横八竖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
巧不胜拙 | 《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
风流事过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怀恨董县丞,寻两件风流事过,参与上司,罢官而去。” |
大露头角 | |
载道怨声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载道怨声碧汉高。” |
寸丝半粟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
黼蔀黻纪 |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黼蔀黻纪,相一人而寿世,为百族之福宗。” |
急景凋年 | 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 |
像心称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
鼓舌掀簧 | 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
使心作幸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