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留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 quǎn bù liú
基本解释连鸡狗都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或抢掠一空。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鸡犬不留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宋、郑等地碰壁与受到磨难后,弟子劝阻他不要赴晋,他一意孤行,在中牟城见到阳虎屠城,城内鸡犬不留的惨象,终于让孔子放弃去晋国的念头,一心去陈国推销“仁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鸡犬不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心急如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草庐三顾 |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七青八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深思熟虑 |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
一模一样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
按行自抑 | 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描龙绣凤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
举要治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
铜臭熏天 | |
放纵不拘 | 《汉书·游侠传·陈遵》:“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
可操左券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鲁鱼帝虎 | 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真枪实弹 |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
慌手慌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
鼻青额肿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只有十多岁的娃娃们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经过几回鼻青额肿的教训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为。” |
高情逸兴 | 《宣和画谱 胡擢》:“尝谓其弟曰:‘吾诗思若在三峡之间闻猿声时。’其高情逸兴如此。” |
遗簪绝缨 |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
金浆玉醴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
决胜之机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彼必无备。” |
狗追耗子 | 周立波《暴风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闲事?” |
花样新翻 | 清 侯芝《再生缘》序:“十年来拼置章句,专改鼓词,花样新翻。只恐词难达意,机丝巧织,未免手不从心。” |
潜神嘿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愿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 |
强文假醋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他出来的不诚心,无实行,一个个强文假醋。” |
破烂不堪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
客囊羞涩 |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