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弩为粮的成语故事


煮弩为粮

拼音zhǔ nǔ wéi liáng

基本解释弩:指弩弦,弓上的牛筋绳。指城被围时,城内绝粮,用弩弦作粮食的代用品。形容绝粮时的艰难情况。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


暂未找到成语煮弩为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煮弩为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出师无名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年少无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三折其肱,谓医士老成谙练。”
畅通无阻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打通了安合公路,使北路的进军畅通无阻。”
天各一方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衣冠礼乐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胆小如豆 《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一言以蔽之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南去北来 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截镫留鞭 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贫病交加 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墨客骚人 唐·韩愈《祭薛中丞文》:“诗人墨客,争讽新篇。”
得休便休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
行满功圆 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元戎启行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一悲一喜 《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街谈巷谚 清·昭梿《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于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龙跃鸿矫 明·王世贞《说部》:“东方朔、阮籍其善处难者乎?既弗能避,又弗欲免,曷不龙跃鸿矫哉?”
根究着实
葄枕图史 《新唐书·李揆传》:“揆病取士不考实,迂学陋生,葄枕图史,且不能自措于词。”
触目骇心 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
诛心之律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鼓噪四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捉生替死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著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视为知己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63回:“独故太仆灌夫,却与婴沆瀣相投,始终交好,不改故态,婴遂视为知己,格外情深。”
觳觫伏罪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