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是人非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shì rén fēi
基本解释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暂未找到成语言是人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是人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风流人物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抱头鼠窜 |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
淡泊明志 |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字挟风霜 | |
取诸宫中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马不解鞍 | 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
缄口如瓶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香遍满·闺怨>》:“想你掩耳偷铃,为你缄口如瓶。” |
不轨之徒 | 《晋书·刘颂传》:“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
欺上瞒下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角巾私第 | 《晋书 王濬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 |
跃马扬鞭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知其一,不知其二 |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
风鬟雾鬓 |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
运筹千里 |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
道高德重 |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
后手不接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7回:“这两个光棍,他揽的人家债多了,只怕往后后手不接。” |
上替下陵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
倾耳戴目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就汤下面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精诚贯日 | 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 |
搦管操觚 | 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清风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声泪俱咽。” |
光辉夺目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见两旁有金山玉山二座,光辉夺目。” |
焦心劳思 | 宋 司马光《进五规状 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
悬为厉禁 |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