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的成语故事


设身处地

拼音shè shēn chǔ dì

基本解释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出处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暂未找到成语设身处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设身处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色飞眉舞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倒凤颠鸾 金 元好问《赠答张教授仲文》诗:“天孙缲丝天女织,倒凤颠鸾金粟尺。”
丹书铁券 《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鸡犬相闻 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现成饭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父亲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齐头了,何不把家事交卸与孩儿掌管,吃些现成茶饭,岂不为美?”
文章魁首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鸠夺鹊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装葱卖蒜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7回:“指着刘喜道说:‘姓刘的,你不要装葱卖蒜,你打死了人还赖谁?走!上碉堡见太君去!’”
日诵五车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声誉鹊起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兴如嚼蜡 明·康海《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半百年华,鬓如丝,兴如嚼蜡。”
横刀揭斧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峨峨汤汤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遗物识心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二者必取其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洗垢求瘢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心慵意懒 明·沈采《千金记》第四十出:“出乎无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多福]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懒。”
遗风馀采
京辇之下 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辇毂之下尚尔,远民冤滥,孰肯更为辨之!”
焮天铄地 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力有未逮
白水鉴心
三分鼎足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乌集之众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而成帝业。”
各执所见 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