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小失大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n xiǎo shī dà
基本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贪小失大的典故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贪小失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死对头 |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
寿比南山 |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深孚众望 | 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
龟鹤遐龄 | |
移祸于人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
恇怯不前 | 《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
白屋之士 |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
事款则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
笔底龙蛇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
毫不含糊 |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
探囊取物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全身远害 |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
出师有名 | 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
珠玉在侧 | 《晋书 卫玠传》:“玠风神秀异,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每见玠辄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
偎干就湿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
知足常足 | 春秋·楚·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泥古不化 | 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
名山胜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
骄奢放逸 | 《北齐书·段孝言传》:“孝言本以勋戚绪馀,致位通显,至此便骄奢放逸,无所畏惮。” |
风雨剥蚀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
神摇目夺 | 冰心《往事》:“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 |
积微成着 | 《荀子 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着,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