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方之训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fāng zhī xùn
基本解释义方:比喻为人应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训言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暂未找到成语义方之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义方之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褴褛筚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情同一家 | 《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雨打梨花 | 南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有心无力 | 南朝·梁·惠皎《高僧传·义解·竺法旷》:“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 |
心如火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绝世独立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片纸只字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璧。” |
弄月嘲风 |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染神乱志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
桃李精神 | 五代·和凝《和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
河水不洗船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
心慈好善 |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我是个心慈好善的人,现如今吃长斋哩!” |
只轮不反 | 晋·潘岳《西征赋》:“曾只轮之不反,绁三帅而济河。”南朝梁·沈约《宋书·袁淑传》:“必剪元雄,悬首麾下,乃将只轮不反,战轊无旋矣。” |
迁怒于人 |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月露风云 |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执经问难 | 《后汉书·儒林传序》:“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
依丱附木 | |
衣冠济楚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
驽骥同辕 | 《孔丛子·对魏王》:“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 |
理冤摘伏 | |
茫无涯际 | 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 |
允理惬情 | 《南史·顾凯之传》:“常谓中都之制,允理惬情。” |
星驾席卷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 |
投隙抵罅 | 明·高启《评史·李泌》:“盖小人怀倾险之情,挟奸乱之术,居人父子间,投隙抵罅,常幸有其事,以苟一切之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