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节奉公的成语故事

拼音dǐ jié fèng gōng
基本解释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暂未找到成语砥节奉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砥节奉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呼吸相通 | 《清史稿 颜伯焘传》:“闽粤互为唇齿,呼吸相通。” |
千辛万苦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
神昏意乱 |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陈生》:“问所往,俱无知者。神昏意乱,本立不复能动。” |
倚官挟势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
去而之他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去而之他。” |
干君何事 |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
无毁无誉 | 《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
安如太山 |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
因公行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
日试万言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满坐寂然 | 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骑驴索句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
兼权熟计 |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
故步自封 |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仪态万方 | 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
不上不下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
七窍玲珑 | 老舍《赵子曰》:“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 |
专一不移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云龙风虎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降心下气 | 清·陈天华《警世钟》:“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 |
磨棱刓角 | |
卷席而葬 |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
各得其宜 |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
张良借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