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盖屋的成语故事

拼音wū xià gài wū
基本解释比喻重复他人所为而无创新。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9卷:“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
暂未找到成语屋下盖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屋下盖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巧立名目 | 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
公诸同好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
自留地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5)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6)社员的成份问题;等等。” |
论资排辈 | 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考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 |
四肢百体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四肢百体一齐往外涨,差一些没把大袄,幸亏是新买的,撑开了绽。” |
鹤骨松筋 | 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
断袖分桃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擿伏发隐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
身分不明 | |
将本图利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桂馥兰香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只见堂里敷设的花团锦簇,桂馥兰香……一几一椅,全是紫榆水南的名手雕工。” |
积金至斗 |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亿万持衡价,锱铢挟契论。堆时过北斗,积处满西园。” |
逸尘断鞅 |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
变故易常 | 《逸周书 史记》:“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
一琴一鹤 | 《宋史 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 《北史·吐谷浑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
积案盈箱 | 《隋史·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 |
狡焉思逞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诸夷以中国之易欺也,法人将问滇桂,英人将问藏粤,俄人将问新疆,德、奥、意、日、葡、荷皆狡焉思逞。” |
因循坐误 | 曾朴《孽海花》第24回:“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 |
素不相识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
振古如兹 | 《诗经·周颂·载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
紧追不舍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紧追不舍。” |
百不获一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50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衣不解结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州有李生者,娶妇旬余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