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之富的成语故事

拼音bǎi chéng zhī fù
基本解释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出处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暂未找到成语百城之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城之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守口如瓶 | 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衣食住行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束身就缚 |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
平白无辜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人了。” |
污泥浊水 |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泰山之安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
身分不明 | |
调弦品竹 |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
礼顺人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
目见耳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欺主罔上 | 南朝·齐·沈冲《奏劾江谧》:“谓贩鬻威权,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议可掩。” |
余味无穷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须是如我方才的样子,轻吸慢嘘,不惟安然无恙,且觉余味无穷哩!” |
河汾门下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乡利倍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
渴骥奔泉 | 《新唐书 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
澧兰沅芷 |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
矜纠收缭 | 《荀子 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皆为之化而凋。” |
吉光凤羽 | 明·王世贞《题三吴楷法十册》:“吾所缀集,皆待诏中年以后书,真吉光凤羽,缉而成裘,后人其宝守之。” |
金声玉服 | 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
贪欢逐乐 |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 |
神骥出枥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1节:“至是,而撒的尼亚之内治,一切就绪,骎骎乎有神骥出枥,鸷鹰脱鞲之志矣。” |
涎眉邓眼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涎眉邓眼没志气的东西,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
炊鲜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