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镇迩的成语故事

拼音róu yuǎn zhèn ěr
基本解释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暂未找到成语柔远镇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柔远镇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齐心合力 |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各自为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束缊举火 | 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
一日三月 |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才高行洁 | 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
混俗和光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贫僧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人皆见而恶之。” |
说说而已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但是僚友必要耻笑于我,只好说说而已的了。” |
梧鼠五技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
言不顾行 |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层次分明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
云愁雾惨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 |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
睹物兴情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
磨礲浸灌 | |
缠夹不清 | 鲁迅《孔乙己》:“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
狗恶酒酸 | 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山栖谷隐 | 《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
草靡风行 | |
放浪无拘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
积重不反 | 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
相呴相济 | 语出《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
公冶非罪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
三好两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
蓬门生辉 | 《花城》1980年第7期:“徐先生,今天真是蓬门生辉。” |
轻繇薄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