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师古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bù shī gǔ
基本解释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出处《尚书 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暂未找到成语事不师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事不师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易辙改弦 | 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
随波逐浪 | 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
赫赫炎炎 | 〗《诗经 大雅 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 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木直中绳 | 战国·赵·荀况《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卓尔不群 |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
三省吾身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夺席谈经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凭传》:“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 |
千态万状 | 南朝·梁武帝《龙教寺碑》:“浮屠涌现,千态万状。”《宣和画谱·山水》:“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纔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 |
讹言谎语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
愁眉啼妆 | 《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饰目下,若啼处。” |
歪嘴念邪经 | |
痴鼠拖姜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按俗语说便叫作‘卖盆的自寻的’;掉句文便叫作‘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
罔水行舟 |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灵渠》:“窃叹始皇之猜忍,其余威能罔水行舟。” |
朱楼碧瓦 | 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
优游自如 | 明·彭时《彭文宪笔记》:“然职清务简,优游自如,世谓之玉堂仙。” |
尊酒论文 | 明·无名氏《渭塘奇遇》第一折:“每常四方贤客,有往来者,我常会于宅第,尊酒论文。” |
暮夜先容 |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今未试之前,采访居其半,请托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纸上之语,仅免曳白,便足入彀。” |
逢时遇节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
痛抱西河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
问道于盲 |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夙兴昧旦 | 《魏书·高祖纪》:“朕永鉴四方,求民不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 |
观形察色 |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
简截了当 | 朱自清《论通俗化》:“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简截了当。” |
毫无所得 | 方志敏《清贫》:“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