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观者审,当局者迷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基本解释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出处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暂未找到成语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傍观者审,当局者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服气吞露 | 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
自负盈亏 | |
望门投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傲霜斗雪 | 《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
好谋善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一表人材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
品头题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
面面俱到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
收园结果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想着他开疆土将君王佐,这的是收园结果。” |
服服帖帖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回:“这几下直打得王贵服服帖帖,只得依他教训。” |
坦然自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
冷嘲热骂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 |
一点半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
习惯若自然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
胡思乱量 |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
舌剑唇枪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
殊路同归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
热心快肠 | 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也许因为是她热心快肠,群众有事爱找她拿主意,帮个忙。” |
燕骏千金 | 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
重生爷娘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你是个死囚,大老爷要开脱你,也全亏我在旁边说几句好话,我便是你的重生爷娘。” |
殚心积虑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伦·五福》:“必至殚心积虑者数十年,捐去三纲五常,绝去七情六欲,费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关痛痒。” |
张筵设戏 | |
成名成家 | 《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
惹祸招愆 |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