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不安的成语故事


惶惶不安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

基本解释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暂未找到成语惶惶不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惶惶不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珠宫贝阙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干鲜水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那四十个碟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果菜。”
不敢越雷池一步 晋 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任人宰割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中国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声忍气工夫对付,西人真不能望我们的项背。”
真知灼见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众散亲离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唧唧咕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品学兼优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裹粮坐甲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朱朱白白 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欢欢喜喜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并不争论,欢欢喜喜地道:‘恁地,便不枉了人。’”
宁死不辱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待将咱所图,我宁死不辱。”
经多见广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特别对制造兵器的知识很丰富,可说是经多见广。”
怨天忧人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决胜千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放刁把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户,专一打点衙门,擸唆结讼,放刁把滥,排陷良善,因此人都让他些个。”
健步如飞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施衿结褵 语出《诗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 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若崩厥角 《书 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苍蝇碰壁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
絺句绘章 《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之伯。”
珪璋特达
充箱盈架
青史留名 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攻瑕蹈隙 章炳麟《读<日本国治>》:“忠愤者因是以攻瑕蹈隙,欲致届幕府而先倡攮夷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