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顾影的成语故事


埋头顾影

拼音mái tóu gù yǐng

基本解释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出处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暂未找到成语埋头顾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埋头顾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轻而易举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艺高人胆大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三阳开泰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一语中人 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忆苦思甜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根深固本 《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
楞头磕脑 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活蹦活跳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我的小孩子,一个能讲能说,活蹦活跳的娃娃,死啦!”
白骨露野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问鼎中原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丧魂落魄 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乡土难离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丈夫双泪不轻弹 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二姓之好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九流人物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鹗心鹂舌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
不可救药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决一死战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左邻右舍 明 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成也萧何败萧何 《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天不假年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习以成性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如足如手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千里无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遭逢不偶 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三折:“说则说老手能修五凤楼,怕则怕遭逢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