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清流洁的成语故事

拼音yuán qīng liú jié
基本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暂未找到成语源清流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源清流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抱恨黄泉 | 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 |
如雷贯耳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
行将就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
迫不及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
逼上梁山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
通幽动微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
眉眼传情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
朱衣点头 |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
诛凶殄逆 |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
访亲问友 | 茅盾《<子夜>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
无容身之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
地塌天荒 | 明·徐复祚《投俊记·魔见》:“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
同日而语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撞府穿州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诀谒》:“咳,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 |
行险侥幸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词严义正 |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
江山之恨 | 唐·陈熙晋《骆侍御传》:“万里烟波,举目有江山之恨。” |
绰然有余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南朝·梁·刘孝标注:“驰骋游说,言固不虚。唯兹壹公,绰然有余。” |
饔飧不饱 |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
拙嘴笨腮 | 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履机乘变 | 唐·韦应物《弹棋歌》:“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 |
转侧不安 | 汉·王充《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
破涕为欢 | 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
高下在口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
铁板不易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所谓‘臧谷亡羊’,其亡必多。这是铁板不易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