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进的成语故事


裹足不进

拼音guǒ zú bù jìn

基本解释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


暂未找到成语裹足不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裹足不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显身手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评头论足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态度,评头品足。”
一塌胡涂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运气不好,处处倒楣,碰钉子,事业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
进退首鼠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白璧微瑕 南朝 梁 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置若罔闻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借风使船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 ,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大红大绿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相互尊重
以口问心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苦海茫茫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仗气直书 《陈书·后主纪》:“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
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才无命 唐 杜甫《寄狄明府博济》诗:“比看书父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巢倾卵破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左右问父被捕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一面之缘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民膏民脂 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回天转日 《旧唐书·王义方传》:“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
家势中落 清·黄宗羲《高且中墓志铭》:“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缘手散尽。”
旬月之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旬月之间,并各拔擢。”
毛发之功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疏慵愚钝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慵愚钝,孤陋寡闻。”
顺时而动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一长半短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魂消魄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