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妍皮不裹痴骨妍皮不裹痴骨的故事

妍皮不裹痴骨的成语故事


妍皮不裹痴骨

拼音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基本解释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妍皮不裹痴骨的典故

晋朝时期,慕容超自以诸父在东,担心被姚氏所用,就假装行乞。前秦人看不起他,只有姚绍认为他是个人才就要姚兴给他官位。姚兴召见他,慕容超故意隐匿自己的才华。姚兴十分鄙视他,对姚绍说:“自古说的‘妍皮不裹痴骨’,此话不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妍皮不裹痴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蹊田夺牛 《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踵武相接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应运而生 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举世闻名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拳打脚踢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青黄不接 《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嫉贪如仇 清·周亮工《书影》第九卷:“吴南溪方伯生平洁介,嫉贪如仇。”
春蛇秋蚓 明·宋濂《<史书会要>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花明柳暗 唐 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贫贱之交不可忘 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衣钵相传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不值一钱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
趁水和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浩然正气 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饿虎攒羊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兼权熟计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七零八乱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裁云剪水 明 屠隆《彩毫记 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请思裁云剪水。”
真赃实犯 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高不辏,低不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寸步难移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避嫌守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赢奸卖俏
视如拱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始纳婢,经年余,生一子,视如拱璧,名之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