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信杳无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n xìn yǎo wú
基本解释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盼前程音信杳无。”
暂未找到成语音信杳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音信杳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大刀阔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
谈空说有 | 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
甜甜蜜蜜 | 王朔《空中小姐》:“再后面是一大串喃喃的、甜甜蜜蜜的表白,算是打了一巴掌后的几揉。” |
愁眉苦脸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
取乱存亡 |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杀人如草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
黄梁一梦 |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
不容置喙 |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
言不诡随 | 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清明虚受,磊落标奇,言不诡随,行不苟合,游必英俊,门无尘杂。” |
显祖扬宗 | 明·无名氏《魏征改诏》第一折:“博得个官高禄重,都则要敬于事上要摅忠,咱人要立身行道,显祖扬宗。” |
书符咒水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若隐若显 | 宋 赵佶《宣和画谱 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
函牛之鼎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
葫芦依样 |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
车马填门 | 《北史 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
不留余地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硕彦名儒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
泛家浮宅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
天道宁论 | 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徇国忘己 |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
赃盈恶贯 | 宋周密《齐东野 洪君畴》:“甚而台省之胥,赃盈恶贯,以置典宪,亦曰:‘为内侍泄冤也。’” |
异口同韵 | 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
痛切心骨 |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