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o huā tán shuǐ
基本解释比喻友情深厚。
出处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暂未找到成语桃花潭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桃花潭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花拳绣腿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
淫言狎语 |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洪遂初》:“(襄城)一日偶至书院中,见案上一帙,观之,乃春画也。每幅有洪诗,多淫言狎语,遂为逐客。” |
萱草忘忧 |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
矢石之难 |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
摩肩擦踵 | |
闻名不如见面 | 《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
附势趋炎 |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
指囷相赠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 |
赍盗粮,借贼兵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 |
恶衣粝食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对答如流 |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
拿奸拿双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一齐天下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
避其锐气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世代簪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又且世代簪缨,家资巨富,日常供奉,拟于王侯。” |
才大如海 | |
相煎太急 |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心腹重患 |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
毒手尊拳 | 《旧五代史 唐书 李袭吉传》:“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躏于明时。” |
睹著知微 | 《文选 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华,睹著知微。”李善注:“ 《越绝书》:‘子胥曰: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己。’” |
失魂荡魄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
救饥拯溺 | 罗正纬《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谛;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
抓尖要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神摇魂荡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