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支百世的成语故事


本支百世

拼音běn zhī bǎi shì

基本解释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出处《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


暂未找到成语本支百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本支百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窝蜂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
引吭高歌 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高瞻远瞩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志气凌云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作嫁衣裳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道无由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
令人捧腹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凛然正气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统购统销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因为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政策,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
乘热打铁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目断魂消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弩下逃箭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临难苟免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缓兵之计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闭门自守 《汉书 王莽传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餐风宿水 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省事宁人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上卷:“‘锦缆无劳列画艘,轻桡白爱倚船窗,勤民不惮周行远,早又观看向浙江。’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
无可置辩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可置辩。”
一唱三叹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兵已在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眼不识丁 宋·文天祥《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民心不壹 《左传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别有匠心
分文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