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拔刀相救的成语故事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jiù
基本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
暂未找到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路见不平,拔刀相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鸿飞霜降 | |
雕章琢句 | 宋 俞文豹《吹剑录》:“此岂舒笺点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
鲜车怒马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
犀角烛怪 | 《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 |
跑跑跳跳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她在小伙子们中间跑跑跳跳,说说笑笑,毫不拘束,毫不戒备。”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
打鸭惊鸳 |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
招贤纳士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百折不回 | 《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
岸然道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专心一意 | 《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
恩山义海 |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花无百日红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
入邦问俗 | 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
束手听命 | 宋·陈亮《酌古论·马燧》:“三镇平,则淄青之胆破矣。命一辩士持天子之诏往谕之,彼安得不束手听命哉!” |
敢做敢当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热,敢做敢当报不平。” |
建瓴高屋 |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异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 |
惘然如失 | 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追根究蒂 | 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八回:“追根究蒂,知道是我们父女所为,便要想替他报仇。” |
杀身救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
鹭序鹓行 | 明·郑须德《真傀儡》:“这须是野鸥席上,又不比鹭序鹓行。” |
蹈赴汤火 |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八抬大轿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
俛拾地芥 | |
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