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收之桑榆

拼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基本解释《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收之桑榆的典故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收之桑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力微任重 唐·张说《让平章事表》:“若志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微躯?”
安营扎寨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稳吃三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
口齿生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前功皆弃
身败名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疾风迅雷 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射像止啼 《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瑶台琼室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其谈宫殿,则远拟瑶台琼室,近效阿房、灵光。”
风清月皎 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坐地自划 郭沫若《文艺论集·新旧与文白之争》:“凡是文言的作品都一概视为陈腐观念,也是坐地自划。”
奇正相生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以口问心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万红千紫 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人心如面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阿意苟合 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斫方为圆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龙幡虎纛 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时乖运拙 元 无名氏《娶小乔》头折:“争奈我时乖运拙难前进,几时能够朝帝阙受君恩。”
见素抱朴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研京练都 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
务本力穑 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引短推长 《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