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知足的成语故事

拼音ān fèn zhī zú
基本解释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暂未找到成语安分知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安分知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背乡离井 | 见“背井离乡”。 |
本本主义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
除邪惩恶 | 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
服服帖帖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回:“这几下直打得王贵服服帖帖,只得依他教训。” |
作茧自缠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此鬼沾沾于遗蜕,殊未免作茧自缠。” |
推食解衣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雄才大略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漫天遍地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
面缚舆榇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
显祖扬名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 |
抛戈弃甲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忽忽如狂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
帮闲钻懒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
事无不可对人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节骨眼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日久岁长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虽是不好嫁得你出家人,只是认做兄妹往来,谁禁得我?这便可以日久岁长的了。” |
叩马而谏 | 《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
旌善惩恶 | 明·无名氏《鸣凤记·封赠忠臣》:“呜呼,旌善惩恶,申公匪私,生者享爵禄之荣,死者沐恩光之贲。” |
声价十倍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这大人们伯乐一顾,便声价十倍,何愁那州县不极力奉承。” |
力困筋乏 |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
贪财好色 | 《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
琼林玉质 | |
风流罪犯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
滥官酷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
心孤意怯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