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邯郸的成语故事


一枕邯郸

拼音yī zhěn hán dān

基本解释见“一枕黄粱”。

出处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一枕邯郸的典故

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枕邯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屈指可数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断香零玉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万紫千红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蚕头燕尾 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弄鬼掉猴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鸦鹊无声 《痛史》第二回:“此时只觉得静悄悄的鸦鹊无声。”
家谕户晓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发策决科 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天下无难事 宋·秦观《李训论》:“天下无难事,得其人则易于反掌。”
不请自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饱谙世故 宋 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披毛索靥 《抱朴子·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发棠之请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内忧外侮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秦晋之缘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朝思夕计 南朝·陈·徐陵《答诸求官人书》:“仆七十三岁,朝思夕计,并愿与诸贤为真善知识。”
缘悭一面 郭沫若《鬼苗的检阅》:“我和茅盾先生虽相识,和我们的鲁迅先生竟缘悭一面。”
气竭声澌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珠箔银屏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突梯滑稽 战国·楚·屈原《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闭壁清野 《南齐书 曹虎传》;“部勒小戍,闭壁清野。”
逐浪随波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漂俱灭者亦甚众多。”
拖天扫地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舍身取义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