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的成语故事


李代桃僵

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基本解释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李代桃僵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李代桃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丝不苟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骑虎难下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辛辛苦苦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见那守分的一日辛辛苦苦,巴着生理,不能勾近得多少钱。”
飞蝇垂珠 《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美如冠玉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平地起孤丁
举止大方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怆地呼天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百折不回 《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劳师动众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山复整妆
矢心不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我待年之滕,例不登诸策简,徒以矢心不二,故仲尼有是特笔。”
两耳塞豆
日暖风恬 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访》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辟萝垂。”
张皇失措 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卖履分香 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熟人熟事
险阻艰难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来右去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经邦纬国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丢三忘四 《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送故迎新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枉费工夫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如今要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在纸上语。”
涤垢洗瑕 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蒹葭玉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