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去刑的成语故事


以刑去刑

拼音yǐ xíng qù xíng

基本解释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出处《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暂未找到成语以刑去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刑去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鸣锣开道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紫电清霜 唐·王勃《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仁至义尽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青鞋布袜 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重床叠架 茅盾《清明前后》第五幕:“重床叠架的法令,何尝不严密堂皇,然而,解决了问题么?”
稀里马虎
白天见鬼 老舍《四世同堂》二九:“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
啮血沁骨 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七倒八歪
咀嚼英华 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琐尾流离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明打明敲
进退无据 《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一鼓而下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萍踪梗迹 明·郑若庸《玉玦记·报信》:“空挥泪,萍踪梗迹将安寄,此生何济?”
请人捉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长江天险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
瘠义肥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微察秋毫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分金掰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燕足系诗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权钧力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