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贤妒善的成语故事


掩贤妒善

拼音yǎn xián dù shàn

基本解释掩:压制。压制、妒嫉贤能之士。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一卷:“勿谓卫公掩贤妒善,牛相不罹大祸,亦幸而免。”


暂未找到成语掩贤妒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掩贤妒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明行修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酒能乱性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高飞远举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瘦骨零丁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计深虑远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刳精鉥心
狠心辣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欺天罔人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沧海一粟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财迷心窍 孙犁《秀露集 耕堂读书记》:“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公私两便 《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惊采绝艳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逆臣贼子 《晋书 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 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磐石之固 《晋书·陆机传》:“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难,以成盘石之固。”
辱身败名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侈侈不休 沙汀《闯关》:“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
耿耿寸心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92回:“耿耿寸心,愿盟息壤,凡百君子,其敬听之。”
悲喜交加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着表亲,悲喜交加。”
沉谋重虑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阮文达公拟疏》:“是沉谋重虑,制胜万里,师徒不劳,兵矢未折,功莫伟焉。”
断线鹞子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传道授业 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眼高手生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疏谋少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那武将是疏谋少略的,他自己无能,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么?”
如泣草芥 宋 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至再至三 《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