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铃解铃的成语故事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基本解释系:缚,系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系铃解铃的典故
南唐时期,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系铃解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收回成命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五彩缤纷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睹物思人 | 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娉婷袅娜 | 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 |
指山卖岭 | |
意气相得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殊涂同归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
正色直绳 | 《南史·孔休源传》:“[孔休源]迁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
哀矜惩创 | 宋 苏轼《刑赏忠孝之至论》:“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
有机可趁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赵振<说败>》:“外强见其有机可趁,乃庇此党而击彼党……而国势不可复振,复欲脱其庇亦不可得,而国随之以瓜分豆剖。” |
风雷火炮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
白发婆娑 |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
雨卧风餐 | 唐 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
三年化碧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洗垢求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
擿埴索涂 |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三番两次 | 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
抚世酬物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
依心像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缘在,等待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张廪生如此算计,若是后来依心像意,真是天没眼睛了。” |
穷极则变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1回:“天下事惟陷之深者,其出愈速,穷极则变,理有固然。” |
神色怡然 | 《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传》:“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 |
漫天塞地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8回:“素臣喊叫如雷,跳跃如虎,人人辟易,便直冲而出,却见漫天塞地,都是民兵。” |
千伶百俐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自小服侍小姐,生得千伶百俐,才一十五岁。” |
余霞成绮 |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