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汩汩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o tāo gǔ gǔ
基本解释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暂未找到成语滔滔汩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滔滔汩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
红颜薄命 |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总则我红颜薄命。” |
崎岖不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
公诸同好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
待时而举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认敌作父 | 蒲韧《二千年间》八:“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卖国求荣的大汉奸。” |
工力悉敌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
情凄意切 |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
浮踪浪迹 | 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
二者必居其一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
权宜之策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
向上一路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遨翔自得 | |
五毒俱全 | 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
手足之情 | 宋 苏辙《为兄苏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
危于累卵 | 《战国策·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
随踵而至 |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
半瞋半喜 | 《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
动中肯綮 |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
流血浮尸 |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 |
上求下告 | 《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
纤毫无犯 | 《北齐书·元景安传》:“显祖闻之,遗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籍,唯景安纤毫无犯。” |
出浅入深 | 阿英《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军长报告遂临时改题为《整风问题》……出浅入深,依具体事实,详加诠释。” |
成龙配套 |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