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长黄池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
基本解释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出处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暂未找到成语争长黄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争长黄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然糠照薪 |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
以屈求伸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颠三倒四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
价重连城 |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
风激电飞 | 《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
职务繁杂 | 《隋书·牛弘传》:“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卷不释手。” |
功名利禄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
破家为国 |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目不知书 | 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
言不及行 |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
倒枕捶床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
荒怪不经 | 宋·王楙《野客丛书·相如上林赋》:“其夸苑囿之大,固无荒怪不经之说,后世学者,往往读之不通。” |
手不释卷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割地求和 | 《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讬诸空言 | |
井井有方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孝基条分理析,井井有方。” |
诗礼发冢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
一家之言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擢筋割骨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
竹林之游 | 《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
帷幕不修 | 《孔子家语·五刑解》:“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 |
老成之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 |
不脩边幅 |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
雨沐风餐 |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