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的成语故事


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基本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殷鉴不远的典故

商朝末期,商纣王昏庸无能,对内残暴统治,社会十分腐败。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诚恳的劝告: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商纣王没有接纳,终于被周武王所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殷鉴不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打圆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现在是你出来打圆场,我决不敲他的竹杠,只要他把从前七八年的用度算还了我,另外再找补我几吊银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图穷匕现
五亲六眷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骨软筋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四脚朝天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来争,被觉空一推,跌个四脚朝天。”
展土开疆 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谁不曾忘生舍死,谁不曾展土开疆!”
进退触篱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天王下界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若到乡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临凡一般。”
沈腰潘鬓 南唐 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瞠乎其后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顽皮赖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棚、扒、吊、拷,备受苦楚。这些顽皮赖肉只不肯招。”
鼪鼯之径 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时姬又恶嚣,非受縻于炎炙,则必逃之鼪鼯之径。”
沂水春风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舍短取长 《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剩水残山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躬行实践 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本枝百世 见“本支百世”。
无如奈何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此人则是贪恋酒色,无如奈何。”
一座尽惊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羯鼓催花 唐·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唐玄宗笑着说:“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
七窍流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名鞿利鞚
同明相照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