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求之的成语故事

拼音wù mèi qiú zhī
基本解释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暂未找到成语寤寐求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寤寐求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伶牙俐齿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木落归本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安乐奸邪,辰未主之。”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东也。” |
一言以蔽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枯苗望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
弹冠振衿 |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涂歌巷舞 | 明·袁宗道《顾使君考绩序》:“一温然长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
心无挂碍 | 唐 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
移东就西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梧凤之鸣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
敢想敢说 |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
欲言又止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进退可否 |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
竭泽而渔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忿世嫉俗 |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
顿腹之言 |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
被发跣足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
子孝父慈 | 《左传 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
缙绅先生 | 清·侯方域《新迁颜鲁公碑记》:“海内自缙绅先生山林风雅之士,见者未尝不……” |
依翠偎红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不如且讨红裙趣,依翠偎红院宇中。” |
礼士亲贤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
国恨家仇 |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
千依万顺 | 明 董说《西游补》第六回:“忽有一对侍儿跪在面前,请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还不要千依万顺。’” |
易如拾芥 | 语出《汉书 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
情恕理遣 | 《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
舍己成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