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头换面的成语故事

拼音gài tóu huàn miàn
基本解释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处明 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换面做好人者。”
暂未找到成语盖头换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盖头换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讴功颂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颠乾倒坤 |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不通水火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尽人皆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
非钱不行 | 唐·张鷟《朝野佥载》:“愔问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 |
东寻西觅 |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
珠沉玉陨 | 清 袁枚《续新齐谐 乩仙》:“鸳侣成方,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
轩轩甚得 | 《新唐书·孔戣传》:“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
高不可登 |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贞风亮节 |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
沦浃肌髓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一卷:“三百余年豢养深恩,沦浃肌髓。” |
杀威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先皇太祖武德皇帝圣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须先吃一百杀威棒。” |
日暮途穷 | 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
临崖失马 |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
命辞遣意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80卷:“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 |
兵已在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陈辞滥调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
应天顺民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
鱼釜尘甑 |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廕。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
趁人之危 |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
低唱浅酌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
七郤八手 | |
毫毛不犯 | 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
降格相从 |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
个中之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