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欢的成语故事


握手言欢

拼音wò shǒu yán huān

基本解释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握手言欢的典故

王莽末年,南阳动乱,李通与堂弟李轶商量只有投奔刘秀才有出息,于是就去拜访刘秀。李通侃侃而谈,智谋出众,刘秀目光远大,知人善任,两人相见恨晚,十分愉快地握手告别。几年后李通与刘秀在棘阳县相遇,共同击破南阳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握手言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腹心之患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祸首罪魁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翻天覆地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
落花流水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例直禁简 《晋书 杜预传》:“例直易见,禁简允犯。”
祸福无常 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骨瘦如柴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何必当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惨绿愁红 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假途灭虢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年老体衰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再想到母亲时,又感到她年老体衰,像她这样年岁的人……”
杜渐防萌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胡诌乱傍 古立高《隆冬》:“那寡妇在屋里也听见了,开始以为孔驰仁胡诌乱傍,而且也听不十分懂,后来越听越觉着并非单纯虚张声势,于是也慌了神。”
三头两面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力钧势敌 《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出世超凡 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条一抹绦,带一顶九阳巾,君敢着你做真人。”
纤悉不苟 唐·李宗闵《马公家庙碑》:“公至则布以诚信,示之法式,纤悉而不苟,宽柔而有威。”
悬车之岁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玉碎花消
遭家不造 《诗经 周颂 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积非习贯 汉 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言近意远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踏破铁鞋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功之臣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兽困则噬 《宋史·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