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的成语故事


出其不意

拼音chū qí bù yì

基本解释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高干在并州据地称王,河东卫固、范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实际与高干暗通,曹操没有让他们任太守,由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杜畿说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让卫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后分化他们来巩固地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出其不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口讲指画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推心置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分文不直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迷离扑朔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叩源推委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六卷:“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强聒不舍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万剐千刀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东躲西跑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凫鹤从方 《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
条条框框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这山望着那山高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谄笑胁肩 《初刻折案惊奇》卷十三:“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当面只是甜言蜜语,谄笑胁肩,赚他上手。”
明德慎罚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群鸿戏海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千枝万叶 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
事危累卵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点手划脚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甘棠之惠 汉 杨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百年到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只愿他过了门,两口子和和顺顺的百年到老,我就心安了。”
纲常名教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
不可言传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惊风怒涛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秉要执本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心广体胖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