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草木俱灰的成语故事

拼音yǔ cǎo mù jù huī
基本解释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出处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暂未找到成语与草木俱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与草木俱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乱世凶年 | |
不知所措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灵丹妙药 |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 |
有问必答 | 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
据为己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
一马当先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纵横驰骋 | 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
激昂慷慨 | 清 归庄《顾天石诗序》:“太白《古风》,而寄托深远,激昂慷慨,前无古人。” |
弃之敝屣 | 明 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判若天渊 | 清 朱庭珍《筱园诗话》:“不过用心于一两字间,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渊,个中分寸所争,毫厘千里。” |
心醉魂迷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
跃马扬鞭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神色不惊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夏虫不可语寒 | |
两鼠斗穴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
浮生若寄 |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
再蹈覆辙 |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辑·曼陀罗华》:“这也是一种经验呢,我们都是年青人,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 |
打家截道 | 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二折:“一生杀人放火,打家截道,偷东摸西。” |
受夹板罪 | |
快言快语 | |
捉风捕月 | 清·钮琇《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 |
酌古御今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