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蝼蚁的成语故事


热锅上蝼蚁

拼音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基本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暂未找到成语热锅上蝼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热锅上蝼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流风馀俗
名目繁多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奇想天开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通今博古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卧薪尝胆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密不可分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左归右归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似乎也不以为可,但左归右归,总归不出个道理来。”
官卑职小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我想来嵩父子之恶,神人怨怒,只因朝廷宠信甚固,我官卑职小,言而无益。”
蹈常袭故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宵衣旰食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侧目而视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惊喜若狂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道西说东 《敦煌变文集·茶酒论》:“阿你两个,何用匆匆?阿谁许你,各拟论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
迁兰变鲍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枯枿朽株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枯枿朽株,无复生意。”
罪恶迷天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兵不接刃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孤文断句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停辛贮苦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结论》:“及读意大利建国史,而观其千回百折、停辛贮苦、吞酸茹险之状,自设身以当此境,度未有不索然气沮。”
拙口笨腮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行伍出身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穷极则变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1回:“天下事惟陷之深者,其出愈速,穷极则变,理有固然。”
麇集蜂萃 清·薛福成《书沔阳陆帅失陷江宁事》:“贼船自新洲大胜至七里洲,麇集蜂萃,莫纪其数。”
张慌失措
轻身徇义 汉·申屠蟠《为猴氏女玉奏记外黄令》:“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徇义,攮袂高谈称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