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焚书的成语故事


坑儒焚书

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基本解释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坑儒焚书的典故

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下令将《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坑儒焚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违法乱纪 任斌武《无声的浩歌》:“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
如芒刺背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心下踌躇,坐卧不安,如芒刺背。”
体贴入微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凌霄之志 《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阿平绝倒 据《晋书 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夏虫疑冰 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牛蹄之鱼 《孔丛子·连丛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须租人,是犹古人欲决江海以救牛蹄之鱼之类也。”
换日偷天 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叵耐狂生诗太狂,只愁谤语外传扬,但凭换日偷天手,难免嘲风弄月殃。”
宵衣旰食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刮肠洗胃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法力无边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水深火热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巧舌如簧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寒心消志 《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不知肉味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枯鱼之肆 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金科玉律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计穷力诎 明·鹿善继《请发帑疏》:“臣今日之请,非但司辽饷言辽饷,实在新库言新库,计穷力诎,不得不出于此。”
深图远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穷凶极虐 南朝·宋·宋文帝《诛徐羡之等诏》:“穷凶极虐,荼酷备加。”
才艺卓绝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浮云蔽日 《文子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溃冒冲突 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顾盼神飞 《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